曾春蕾的名字还有一个来历。起初,父母最想给她起名“春蕊”,而奶奶和邻居们都管她叫“花蕾”,觉得听上去乐观、阳光。
上户口时,奶奶说:“就花蕾的‘蕾’吧”。 就这样,一朵在排球赛场上阳光明媚的“大花蕾”诞生了。
9岁那年,由于身高突出,上小学三年级的曾春蕾被业余体校的教练选中,开始排球了练习。“那时也不懂,从来没接触过排球,但就是觉得每天都能跟很多小伙伴一起玩,特别开心。”
除了漂亮的容貌,所有人都喜欢曾春蕾身上的那股劲儿和激情。
初秋的北京,阳光明媚,如曾春蕾的笑容,明艳艳的让人移不开眼。正如她说的那样, “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颗阳光的心态”。而这份阳光般闪耀的心,正是这朵赛场上的花儿最吸引人的吧。
盛放吧,大花蕾!
曾春蕾把自己的过往分成了三个阶段—— 业余体校阶段、入选北京队开始了职业生涯阶段,以及进入国家队为国征战的“正在进行时”。
而这期间,不得不提到2017年,这个对曾春蕾来说十分特别的年份。那年10月,曾春蕾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出发,踏上了留洋旅程。谁也不曾想到,她会在两个多月后急速回国,支援北京女排联赛。
原来,在2017年至2018年赛季女排联赛,曾春蕾转会到了意大利女排甲级联赛豪门卡萨尔马焦雷女排。
在异国他乡期间,让曾春蕾发现原来在国内的训练环境是那么的奢侈,“在国内的时候,只要一心想着排球就好。吃饭有食堂,就连配餐都是教练们有要求的。而到了国外,你会发现原来还有做饭这一回事。那时也不会做,就跟家里视频,爸爸妈妈在线指导,但也不是办法”。
好在还有中国城,曾春蕾和当地了中国餐馆的老板娘成为了好朋友,“很多时候,一训练完就接到老板娘的电话,蕾蕾,什么时候下课,饭给你做好了,过来吃吧”。每每回忆到这里,曾春蕾的脸上笑容都更加明媚,她管这叫“他乡遇故知”。
正当曾春蕾打算在意大利大展拳脚之时,家乡母队北京汽车女排的外援瑞秋因病退出联赛,遭遇联赛困难,全队正处于冲击四强的关键时刻,北京汽车排球俱乐部管理层征求远在意大利的曾春蕾的意见, 没想到曾春蕾决绝地回京“救驾”,赢得一片赞誉,也再次改变人生。
记得大花蕾说:“我从15岁起就在北京女排打球,是北京培养了我,没有这座城市,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和所有成绩,所以坚定地归来。”
那个赛季,北汽女排未能挺进四强,但是曾春蕾临时转会到上海光明优倍女排,助球队挺进总决赛,与天津队打满七场鏖战屈居亚军,而曾春蕾再度证明了自己,赢得了郎导的青睐。
同时,意大利联赛的短暂时光,也在思想上改变了曾春蕾。她说:“从意大利回来后,我的主动性更强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支配欲望、训练上的主观能动性、对球队的荣誉感都增强了,我自己也能感受到这种明显的改变”。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2018至2019赛季,曾春蕾和姐妹们一起与血拼,代表家乡球队北汽女排首夺职业联赛总冠军。
2019年世界杯,曾春蕾仍在坚持,她用自己的所有能量助力中国女排夺冠。中国女排成为“十冠王”,也是曾春蕾和并肩作战的队友们,职业生涯的骄傲一笔。
她激动地在微博中写道:“早说过这会是一次困难与机遇并存的经历,很开心我们在最艰难的时候选择了坚强、乐观,从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登顶世界杯冠军! 中国女排是个光荣的集体,我幸运的在其中成长着、快乐着、积累着。感谢所有关心女排的各界人士,我们将带着这份肯定,完善自身,直奔标杆”!
▲左二:曾春蕾
每个阶段,曾春蕾都留下了在训练场上的汗水,在比赛场上的拼搏,每个阶段也如宝石一般闪耀在这个北京姑娘的心尖上。
正处于“正在进行时”的曾春蕾更懂得“活在当下”,就要“一期一会”,她说:“现在我就是想打好每一场球,每一次训练都要有进步”。
从21岁的含苞待放到31岁的成熟绽放,10年间,这朵排球场上的大花蕾成熟了很多,她说: “人生该走的弯路其实一米都少不了。幸运天赐,拿走它也太容易,我更信赖自己的双手创造奇迹,因为我若不努力,‘运气’它也不会多看我一眼”。
而然,这么多年来,始终不变的是那朵赛场上的向阳花,一直保持着微笑。正如她常说的: “微笑是咱家特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当“大花蕾”遇上长江 站在月球看地球
曾春蕾认为,学习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
即使从北京体育大学冠军班研究生毕业,她也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因为总是觉得应该提升自己,学习不能放松,这让曾春蕾难免有些对知识的焦虑。
就在这时,好闺蜜、羽毛球奥运冠军赵云蕾给了她一个新的方向, “当时她说,你也去长江读书吧,有时咱们困惑的,人家一两句话就给说清楚了。”
于是,踏着长江中文/金融MBA师姐赵云蕾的脚印,曾春蕾也来到了长江,选择就读中文MBA项目。
“这些年在国内外,也看到很多不同国家的体育形态,体育产业各异,我心里就有很多的疑问,也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落地,但总是感觉需要更多的学习,提升自己”。
带着问题来上课的曾春蕾特别渴望能和大家积极交流, “来长江上课的同学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不同的行业、各自的领域有切身的体会,我渴望在这里跟优秀的一起学习,切身深受到商业气息;长江的教授也非常接地气,有时大家的经历或者教授的一两句话语就能解开困扰我们很久又百思不得其解的事”。
曾春蕾说:“人,最难的不是辛苦,而是不知道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正是这种空杯心态,让她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状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曾春蕾希望通过长江的学习,帮自己梳理未来无限的可能性,这和长江秉持的“站在月球看地球”不谋而合。
这朵赛场上的大花蕾感恩于“微不足道的自己幸运的闯进女排这个光荣的集体,承载了大家太多的关怀”!
排球从来不是“我”和“你”的运动,它一直都是“我们”的,因此,团结一致,拼搏向前,成为了这朵盛开的花蕾心中的最坚实的部分,曾春蕾说: “感恩所有,继续努力” !
2020级
长江新生代
何秀琴:又“狠”又飒,创业“铁娘子”
上海班
宋嘉斌:跟很强的东西相碰撞,才知道什么是自我
深圳班
田腾:娱乐是个“圈儿” ,不仅有平台也要有“天台”
北京班
最强大脑徐萌:曾拒绝剑桥,如今汇入长江
上海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