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庞微黑,身体健壮,头发凌乱,穿着随意,没有商界成功人士那种大腹便便,侃侃而谈的狂傲神态,也不是衣冠楚楚,西装革履的斯文模样。他就是百姓嘴里的“能人”,心中的“好干部”,平阴县锦水办事处子顺南村党支部书记、平阴顺兴奶牛养殖公司董事长吴庆玉。济南市劳动模范、济南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双带示范标兵”、平阴县优秀村支部书记、科技星火带头人……一摞摞鲜红的证书,记载着他艰辛的创业历程和致富不忘乡亲的崇高品质,一个个光荣的称号,见证了他从“高中毕业生”到“养牛大王”,再到“村里当家人”的华丽蜕变。 寻富路:矢志不渝创事业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倒下的是懦夫,站起来的是好汉”。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子顺人眼里:种粮,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正经事,经商,却是让人嗤之以鼻的不务正业。就是在这种“瞎折腾”“吴疯子”的冷嘲热讽中,高中毕业回到农村的吴庆玉开始了他艰难的创业历程。从借钱买拖拉机搞运输,到回收麦草变废为宝,凭着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吴庆玉挖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然而,命运总是在垂青强者的同时,偶尔的开点玩笑。随着国家对小造纸厂的政策调整,麦草回收进入低谷。但这并没有打败吴庆玉,凭借着卓越的眼光,在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后,他果断决定在奶牛养殖方面闯出一条新路子,抢占人们对牛奶需求量日增的先机。投资30多万元成立平阴县第一家大型奶牛饲养基地——平阴县顺兴奶牛饲养有限公司,这无疑是当时市县奶牛养殖行业中的“大动作”、“大手笔”。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基地也由最初的32亩,发展到占地150余亩、固定资产突破1000万元的规模,年收入实现200多万元。 爱公益:先富不忘众乡亲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朗朗的读书声飘出窗外,飘向远方,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春蕾小学的变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能让村里的孩子像我一样在知识上‘短腿儿’”,为帮助贫困学生,支持教育事业,吴庆玉一次捐款4000元。之后又为学校拉起围墙,新建厕所,整平校园,修建校舍,完善设施。“我们现在也能像城里人孩子一样用电脑了”,提起新建起的微机室,孩子们脸上乐开了花。 “农村大变样、小康才体现,人人献爱心、社会才和谐”,无偿为乡亲提供资金160余万元,扶植兴办村企30余家,向灾区、学校、敬老院、村集体捐款60余万元……通过一项项义举,他把自己挣得血汗钱变成了支持公益事业的爱心钱,把钱花在刀刃上,用在了最需要的地方。他的事迹不仅在平阴县内广为传颂,更被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济南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 致富经:带领群众奔小康 “自己腰包鼓,不忘乡亲苦,领着群众富,才是好干部。” 2002年,吴庆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如何引领村民共同致富成为他思考的重点。 “如果没有吴书记,这种不用付出任何劳动就能赚钱的事情想都不敢想。买来的13头奶牛由基地代养,除去购买奶牛成本,经济收入能达11万元。”村民刘同生津津乐道的事情正是吴庆玉“双赢养殖”管理的结果,即想养奶牛而又不懂技术的村民购进奶牛,可由基地代养,母牛生仔,归养殖户所有,母牛产奶,归养殖场所有。这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村民养殖的成本,解除了后顾之忧,激发了养殖热情。从现身说富打开“致富窍门”,到无偿为村民垫资60余万元,从义务担当养殖技术员,到带领村民“捆绑打包”闯市场,在吴庆玉的带动和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子顺人走上了奶牛养殖的致富路,全村奶牛存栏量达到5000头以上,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 2006年8月,时任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姜大明同志也亲临他的顺兴奶牛养殖有限公司视察,握着吴庆玉长满茧花的大手,姜书记满意的笑了。 担重任:建设美丽新农村 “老百姓的事无小事,老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作为“村里的当家人”,吴庆玉带领村两委班子一心为群众排忧解难,时时想着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为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筹集资金60多万元,修建了一条1800米的高标准水泥路;为推进新社区建设,他以身作则,与村两委全体成员吃在一线,住在一线,干在一线,先后硬化道路26000米,绿化道路1200米,修建村中花园5个,建设高标准文化广场1个,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为实现群众的事群众当家作主,他积极推行“双向”工作法,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管理制度,使群众关心的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如今的子顺南村,已经从一个以传统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大村、弱村变成一个经济强村、奶牛养殖专业村,吴庆玉用一个共产党员的心血,谱写了一首美丽新农村建设的奋进之歌。
|